????在宋國邊境的周宣策和讀書種子顧緣兩人吃過了那頓涮羊肉之后,不在這里多停留什么,風風火火往下一處而去,原本肚子吃得滾圓的顧緣還想著勸說師叔休息片刻,周宣策反倒是笑著說那本《世間食志》上的吃食還有許多,咱們要是不走得快一些,恐怕吃還是能吃上幾樣,但決計不會吃到太多。
????顧緣一聽到了這個說法之后,即刻便改了主意,說是要快些走才是。
????周宣策對于顧緣的可愛心思說不上什么喜歡不喜歡,反正這趟出門,他周宣策有好些道理都要一一告訴這個年紀不大的讀書種子,之前在學宮里,這丫頭有她那位半吊子讀書人先生言余教導,周宣策不是不贊同,只不過言余自身成就有限,教出的學生前景到底如何,其實大家都心里有底,其余弟子也就罷了,可這么一個讀書種子不管如何說學宮都不敢輕易部托付給言余。
????可除去言余之外,其余學宮各位學問不小的老夫子,境界修為不淺的一眾先生都眼巴巴瞧著這個讀書種子,都想“親近親近”那些微末心思,誰知道,他周宣策知道的一清二楚,言余之所以現如今還能讓顧緣喊他一聲先生,究其一切,還不是因為這個修行境界和學問都算不上高深的讀書人至今都沒有徹底倒向某位圣人一脈門下,只因為如此才有了這位讀書人的安穩時光,要不然學宮里為了這位修行天資可與梁溪道種比肩的讀書種子,不管如何都要爆發過一次亂戰才是。
????按理說同為門中資質最為出眾的弟子,為何那位道種沒有經受過這般境遇,沉斜山那座道觀,里面可是比延陵學宮這邊更為復雜,儒教不過四位圣人,可道教那邊整整六位。
????可與顧緣不同,顧緣是言余的學生,言余不過是個青絲境修士,而那位觀主,道門第一人,立于山巔,收下道種之后誰敢在他頭上動土,不說沉斜山,整個道門,有誰敢在這位觀主面前說上一句這位道種他收不得?
????圣人自恃身份不會理會這些山上之事,那觀主嘴里的道理便是最大的。
????可顧緣才不是掌教蘇夜的弟子。
????因此這邊學宮的情況要復雜得多,便也很正常。
????不過蘇夜仍舊是學宮掌教,本身并無過錯,這次讓周宣策這個同樣是與學宮里幾位圣人一脈門下沒有半點瓜葛的老夫子帶著顧緣出行,誰都挑不出毛病來。
????周宣策領著顧緣在一條山道上緩行,他走在前面,神情平淡至極,山間的山精野怪早在看見這個背著書箱的讀書人之后便躲得遠遠了,沒誰敢來找不自在。
????周宣策走在前面,之前想起了學宮里的復雜情形,只不過對于這種種其實他并不如何上心,現如今走出了一段距離之后,再轉念一想,便想起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之前那位驚才絕艷的讀書人以道教典故作詩被人排擠出學宮的事情,那位才學學問俱是學宮頂尖的年輕人當年在學宮文會中以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奪魁。
????風頭一時無兩。
????可隔日便被人翻出此詩是以道教典籍《逍遙游》里的鯤鵬典故所做,此言一出便在學宮掀起了無邊風浪。
????此后一月,光是辯論便舉行了整整十幾次場。
????那位年輕讀書人面不改色,對于學宮內一眾老夫子教書先生的輪番詰難都毫不在意,最后眾人逼問這位年輕人是否知曉錯誤,那年輕人只是以一句,“不知錯在何處”應答。
????這樣一拉更是讓學宮里的一眾讀書人都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