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克輕而易舉的解決了奧伯特提出的問題,讓奧伯特越發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殿下您真是天才,這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這種方法打擊距離不可能太遠吧?”畢竟視力再好的飛行員也最多能發現30千米外的敵機而已,射程達300千米的v2該怎么控制?而且電線本身的重量也是個大問題!恐怕超過一定長度后會影響導彈飛行的!
????雅尼克點點頭。“我只是提供思路而已,這種有線制導的方式可以說是被電線拖了后腿,只能用于短距離導彈上,用來對付敵人的坦克、碉堡之類的。等到光纖能量產后就用它代替電線,到時候對付敵方的轟炸機都沒問題。”金屬導線的重量、長度與信號的衰減,限制了導彈的射程,使其射程限于2000-3000米內,而且作戰對象也以反坦克反碉堡為主。
????后世有線制導的導體是光纖,光纖因重量輕(一千米銅質導線重3kg,十幾公里長的光纖只有幾百克),隱蔽性好(圖像數據、控制指令的激光束在光纖內部傳輸,對外沒有光、電磁信號輻射,具有極強的攻擊隱蔽性),控制距離長(延伸距離可達60公里)等到“光纖”,后世的人恐怕沒幾個人不知道這玩意,在后世跟光纖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是寬帶。哪怕只要上個網都知道比起傳統的網線,光纖的傳輸速度更快。畢竟光纖使用光來傳播信號,光的速度是目前已知的最快的速度。
????也許有人會認為“光纖”這種聽起來高大上的玩意是最近幾十年才研究出來的高科技。其實早在1887年,某位科學家就第一次造出了2米多長的光纖。
????制造光纖可以說是既容易又困難。
????容易是因為光纖就是玻璃(當然還有塑料光纖),就是裝在各位窗戶上的那種光學玻璃。
????說困難是因為要把這種光學玻璃做到夠純。
????有多純呢?家里的玻璃窗是透明,通常玻璃越厚就越不透明,這是因為玻璃中有雜質。光纖用的玻璃即使有幾公里厚,你也能透過這個玻璃看清物體。
????做到這種純度后就把它拉絲就是光纖了。
????雅尼克當然不會忽略這種戰略性重點產品,可惜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突破設備與工藝瓶頸,無法做到量產。不過他相信也就這幾年而已。
????“既然有線制導的有缺陷,那我們可以研究無線制導方式。比如使用無線電,或是電視制導。在火箭彈的彈頭前端安裝一個攝像機跟信號發射器,然后不斷地發送信號,控制站里放個電視機跟接收器,接收攝像機發送的信號,操作人員邊看著電視屏幕邊控制導彈。”
????這并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要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無線制導武器就是二戰德國的“弗里茨-x”。
????“弗里茲-x”炸彈總重1570千克,彈長32米,彈體最大直徑562毫米,采用了十字形機翼,翼展16米。該彈彈尾組合控制翼采用環形結構,有4個用無線電遙控的舵面,后面配有5個發光筒,以利于飛行員能精確判斷“弗里茨-x”無線制導炸彈的位置,對其航向進行調整干預。
????而電視導引系統也同樣出現在二戰時期,最早使用的電視體制制導武器是二戰中德國使用的hs294d?型空地制導彈。
????至于它們的實戰性能和戰果嘛,有待商榷,可它們確實是后世現代制導導彈的始祖。
????不過這兩種辦法也都有缺陷,無線電制導的抗干擾性能差,很容易被敵方干擾,失去控制。而作為無線電制導之一的電視制導導彈不但具備了前面所述的所有缺點,還只能在白天工作,受氣象條件影響較大;在有煙、塵、霧等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作戰效能降低。而且彈上設備比較復雜,制導系統成本較高。
????可不管怎么樣,他也要研發防空導彈。光是想想美帝那遮天蔽日的轟炸機部隊,都讓人后背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