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擔心的是他們剛開始生產的M3輕型坦克和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也不是德國坦克的對手。
????其實美國人早就知道橫掃歐洲的德軍坦克性能遠超他們那弱雞的M2輕型,中型坦克。于是火急火燎的研發新型坦克,可所謂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也不可能一下子整出什么重型坦克,于是就有了75毫米炮強上M2坦克的M3格蘭特。
????二戰時期有相當一部分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被送到了北非給英軍使用,它的75毫米炮和51毫米的前裝甲面對德軍早期三號四號是個很惡心的存在,因此M3中型坦克在北非贏得了英軍的聲譽。
????但是M3中型坦克終究是個應急的作品,美國人也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在研發M3的時候,M4謝爾曼的研發也同步開始了。
????1942年的謝爾曼算是當時最好的坦克之一,但是后續的改進卻因為北非的成功和對黑豹列裝速度的錯判被推遲。(美軍一度以為黑豹就是跟老虎一樣少量生產的重坦,甚至還有報告說黑豹正面不難打,美軍登上法國以后只想罵人)諾曼底之后的裝甲戰斗成了饅頭戰場聲譽的轉折點,尤其在阿登戰役中75炮謝爾曼零距離沒擊穿虎王側后的報告讓艾森豪威爾勃然大怒,下令今后不準一輛75饅頭送往歐洲。但是這個老兵在換裝76炮后在朝鮮戰爭時候面對T-34/85還是占據上風,還有以色列的超級饅頭在中東戰爭發揮余熱,算是光榮的晚年了。
????“也許我們需要一些重型坦克,能輕松摧毀德軍坦克的大家伙!”
????“我們不是有重型坦克計劃嗎?而且已經有樣車了吧?”
????馬歇爾很是無奈道。“是有個編號為T1的重型坦克項目,不過這個項目并不是很成熟。”
????編號T1重型坦克項目,也就是未來的的M6/M6A1,搞笑的是最開始是這款坦克是采用的多炮塔坦克方案,有4個炮塔,2個主炮塔中各裝一門75毫米T6型坦克炮。
????直到前不久T1坦克試驗車的實用性實驗表明多炮塔坦克并不實用,才又重新返回單炮塔的設計方案。主炮采用M7式76.2毫米坦克炮,與M7炮同軸搭載的是M6式37毫米炮,37毫米炮下有一挺同軸機槍。車長指揮塔上裝一挺7.62毫米機槍;在車體正面,活動支架上,裝有雙聯裝12.7毫米機槍和由駕駛員控制的7.62毫米固定機槍。
????“不過即將服役的M4中型坦克將安裝M7型76毫米火炮(實際口徑是76.2毫米),發射的穿甲彈的可以在500米的距離上擊穿116毫米的裝甲,在1000米上擊穿106毫米的裝甲。足以和德軍的豺狼坦克一較高下的。”
????“那我們應該全力生產這種中型坦克,那些輕型坦克在德軍面前只是炮灰而已,這種炮灰還是讓蘇聯人去當好了。”
????說到M4,還有件趣事,二戰美國有個很奇葩的坦克殲擊車理論。
????美軍信奉的理想型坦克殲擊車就是進攻時期隨同部隊作反坦克支援火力,防御時期充當快速消防隊。在這一點上,美軍無疑就會犧牲坦克殲擊車裝甲防護甚至火力來追求另外一個甚至大于這兩項指標的東西——速度。在美軍看來,坦克殲擊車歸根到底是用來防御敵人的坦克而穩定已方的戰線,用一個非常通俗的詞來解釋坦克殲擊部隊的作用就是消防隊,在已方陣線被敵人突破之前,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熱點,同時起到消防隊的關鍵作用。這就是美軍坦克殲擊車運用理論的原點,也正因為如此美軍認為,坦克殲擊車最重要的是速度,敵人在進攻的時候總是選擇已方防御薄弱的地方來實行突擊計劃,而能機動防御并且阻止敵軍坦克集群的就是速度較快的坦克殲擊車。其次,坦克殲擊車在火炮口徑和威力上也要超過同級別坦克,要有良好的戰術進攻能力,能夠隨同部隊進攻,提供火力支援,對付戰場上出現的敵方重裝甲目標。總之,擁有不遜于坦克的火力,比坦克更快的速度,充分發揮戰場機動消防隊的特點,來完成防御作戰的任務,這些就是美國軍方對坦克殲擊車的要求和理解。
????于是美國裝甲部隊的作戰標準流程是這樣的:M4坦克伴隨步兵奮勇向前,如果遇到敵軍坦克部隊,那么M4坦克的指揮官就呼叫附近負責支援的M10坦克殲擊車,趕來消滅搗亂的敵方坦克。實戰中美國人遇到的情況是這樣的——M4坦克被德國坦克打了個滿地找牙,當M10坦克殲擊車趕來的時候,德國人已經打掃完戰場又吃完一頓飯之后撤走了。
????不過這時空德軍橫掃歐洲的戰績著實令人五體投地,美國人也不得不認真研究學習德軍的裝甲運用戰術,也算是領悟了機械化戰爭的精髓所在。沒再整出坦克支援步兵,殲擊車消滅對方坦克的奇葩戰術。
????“我們的步兵裝備也需要更新改進。德軍一個班里只有三把或四把栓動步槍,其余的都是自動或半自動火力。我們連一半都比不上,我們的士兵還在用上一次大戰時期的武器。”
????后世大名鼎鼎的M1加蘭德,盡管它在1936年就被軍隊采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應不足,一直到1944年中期才基本完成伽蘭德的全軍換裝,成為二戰參戰各國中唯一一個全面換裝半自動步槍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