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保加利亞五國緊鑼密鼓的準備對土耳其的作戰行動。
????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是親德派,自然不用多說;希臘,保加利亞也不敢有什么異議。
????現在德國儼然成了歐洲一霸,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就要成為世界霸主。萬一他們這些小國惹怒了德國,都不用德國自己動手,招呼一聲就會有好幾個國家來揍你了,就像現在的土耳其一樣。
????話說土耳其是怎么惹的德國?他們也不想多管,反正他們原本就跟土耳其有世仇,正好借這個機會狠狠教訓一下,還能順帶擴充下自己領土,簡直一舉兩得。
????德國向幾個國家出售了即將淘汰下來的戰機坦克。因為德軍的武器裝備更新的太快,這些被德軍淘汰下來的裝備對于小國來說依舊是很先進的。
????周邊幾個國家大張旗鼓的調集軍隊往邊境集結的舉動自然引起了土耳其人的警覺,他們也嗅到了濃濃的火藥味。
????總統伊斯麥特.伊諾努找來總理雷菲克.賽達姆商量對策。
????伊斯麥特.伊諾努是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戰友,其主要軍事助手之一。在希土戰爭中曾率軍在兩次伊諾努戰役(1921年1月10日﹐3月31日至4月1日)中擊潰希臘入侵軍。第一次他阻止了希臘普拉斯將軍突入安納托利亞中部,在援軍來到后,他交出了指揮權,但陣地又一次被突破,他返回將敵軍擊退。7月他被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的佯攻所迷惑,被敵軍迂回后路,他認清了形勢,迅速把部隊撤到卡薩里亞河防線,8月底粉碎了希軍迂回其南翼的企圖,9月10日,凱末爾發動反攻,擊退了敵軍。10月,他協助凱末爾反動大反攻,全殲入侵的希臘軍隊。
????1922年任安卡拉國民大會政府外交部長,與列強打交道,他以受害者的身份贏得世界輿論同情,以勝利者的身份迫使對手妥協,他要求希臘軍隊無條件撤出東色雷斯,英法軍隊撤離海峽區,表示為此不惜付諸武力,英國外長喬治·寇松逼迫他接受有損土耳其主權的協議,威脅他說:“要拯救你的祖國只剩半個小時了。”他堅定的回答:“請你們記住該怎樣同勝利者說話。”他暗中分化英法意同盟,并在報紙上尋求輿論支持,歷數協約國對土耳其的傷害,聲明“我不能接受有損于土耳其領土完整的方案,不能接受等同于奴隸的地位。”通過強大的輿論壓力將對手置于難堪被動的境地,并通過一些小的讓步,終于簽訂《洛桑條約》,不戰而收回伊斯坦布爾,將凡爾賽體系打開一個巨大的缺口。
????像他這么一個強勢人物,自然不會懼怕周邊國家的挑釁。可現在讓他犯怵的是這些國家背后的主使,不得不讓他擔憂起土耳其的命運。
????總理賽達姆一臉不解道。“會是德國人嗎?可我們是中立國啊?”
????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曾經是橫跨亞歐非的大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為了重振往日的雄風,扳倒俄羅斯,選擇加入了德國陣營。然而戰敗后,作為戰敗國的土耳其遭到了協約國的嚴厲制裁,丟失了全部的外部領土,還險些亡國。
????一戰中土耳其被打的褲子都輸掉了,俄土戰爭也讓土耳其損失慘重,到了二戰,土耳其怕了,不敢再貿然參與戰爭,便選擇中立策略,看看熱鬧不冒險了!除此以外,土耳其雖然是中東第一強國,但和英法比較起來還是二流國家,土耳其沒有自己完整的工業體系,也沒有和大國叫板的實力,甚至一戰時的創傷還未恢復,所以二戰一直在休養生息,對于土耳其來說無論參加哪一方都是只能當炮灰!
????總統伊諾努一臉嚴峻道。“除了德國人還能有誰?這個世道中立已經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中立國只是一種“意識”與“態度”,并不能保證自身不被侵略。中立國能否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取決于國際社會(尤其是大國強國)是否認可。而國際外交所奉行的本質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由于各國在不同時期的利益訴求不同,所以國際關系永遠是處于變化之中的。
????總理賽達姆自言自語道。“難道是之前的貿易糾紛惹怒了德國人?”
????在戰前,德國就已和土耳其進行了廣泛的貿易合作,德國從土耳其進口軍火工業所必需的鉻和其他鐵礦砂,同時也是土耳其其他各種原料如皮革、山羊毛、棉花、油脂和煙草等的主要主顧,德國作為交換條件供給土耳其以所需的輕工業和重工業制品。
????戰爭爆發以后,英、法與土耳其外交部進行了談判,結果土耳其將原來同德國的大部分貿易都轉移到了英法一邊,從而使英法共同壟斷了土耳其的供出口的剩余鉻。
????可誰也沒想到歐洲戰場上法國不堪一擊,輕松被德國踹翻;而大英帝國同樣也沒能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