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被二戰時期的德軍裝甲部隊打怕了,戰后的法國可謂是發憤圖強,第一個研發成功并裝備上了反坦克導彈SS-10,用于攻擊坦克、裝甲車、碉堡等地面硬目標。
????SS-10彈重15kg,彈長91.44厘米,彈上有四片尾冀,尾翼有一個很大的后掠角,能以平均80m/s的速度飛行,射程為1600米。1956年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陸軍使用該導彈攻擊埃及的裝甲車輛大獲成功。
????隨后法國人推出了其改進版SS-11。
????SS-11導彈全長1.201米,重量29.9公斤,導彈尾端有一具SNPE公司的固態火箭加力器,與一具SNPE公司的固態火箭推進器。加力器在發射后快速將導彈推送至最大速度100米/秒,加力器脫離彈體之后由推進器繼續維持飛行。
????SS-11/AS-11(機載型)受到包括法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采用,總共生產180000枚。
????美國也從法國采購了一批SS-10/SS-11反坦克導彈,結果發現這玩意就是個坑貨。這款反坦克導彈大致原理跟德國的X-7反坦克導彈沒有什么區別,就是由射手向導彈傳輸數據控制彈道,最終命中目標;不同的就是控制臺上多了個顯示屏,射手可以通過屏幕觀察導彈的飛行軌跡。
????而從導彈發射到命中這十幾秒甚至幾十秒內,射手必須高度集中精神,稍不留神就會導致導彈脫離控制;而且彈體在飛行過程會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相當難以控制。
????財大氣粗的美國人自然看不上這種貨色,直接去搞半自動導導彈去了;不久后研發出了大名鼎鼎的“陶”式反坦克導彈。
????根據后世的分類,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是使用手動指令制導系統,采用目視瞄準、有線指令制導。射手通過瞄準鏡跟蹤目標,目視測定反坦克導彈軸線相對于瞄準線的偏差,通過手柄發出控制指令,經由導彈尾部拖出的導線傳給彈上制導裝置,修正導彈飛行方向直至命中目標。
????第二代為半自動指令制導系統;采用半自動有線指令制導,射手只需將瞄準鏡的十字線對準目標,導彈即可不斷修正飛行方向直至命中。
????雖然還有更先進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不過這個時候雅尼克也指望不上這么先進的東西。
????“克雷默博士,你干的不錯,不過這款導彈不能量產服役,我需要一種更加簡單便捷,士兵更容易上手的武器。”
????馬克思.克雷默趕緊稟報道。“殿下,這款導彈確實有改進版本,是安裝電視導引頭的,其操作性比較容易上手。”
????“哦?”這倒讓雅尼克有些意外,原時空里也沒聽過二戰德國有安裝電視導引頭的反坦克導彈啊。“那這種電視導引頭的造價怎么樣?”
????馬克思.克雷默有些尷尬的撓撓頭。“造價不菲,電視導引頭的造價比一枚導彈還昂貴。”
????雅尼克搖搖頭。“那就別搞什么電視制導了,先把這款導彈升級成半自動的。”
????“半自動?”馬克思.克雷默有些不解道。“還請殿下明示。”
????“半自動就是發射后射手只需要給導彈指示目標就行,飛行軌跡什么的由導彈自行控制修正,直到導彈命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