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斯摩棱斯克城內的蘇軍地下醫療救治站,城外的德軍野戰醫院的規模更大,設施更全,醫護團隊的規模也更加龐大,藥品也自然更加充裕。總之就是從各個方面甩了蘇聯人好幾條街。
????一個傷員被送到了一座野戰醫院,這倒霉的士兵踩了顆地雷,整個右腳小腿都被炸飛,左腿也是血肉模糊;他立刻被送進了手術室。
????因為負傷后注射了嗎啡,傷員并沒有疼的大吼大叫,而是抓著醫生的胳膊懇求道。“醫生,請一定要保住我的左腿,我不想一輩子坐輪椅!”
????醫生安慰似得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我們會盡力的。”
????隨后給傷員吸入麻醉藥,幾秒種后傷員完全陷入昏迷,相比蘇聯醫生用的鋼鋸,德軍醫院里用的是一次性線鋸,更加方便衛生。醫生邊切割傷員的傷腿,邊問正清洗左腿傷口的護士。“傷勢嚴重嗎?”
????護士搖搖頭。“不嚴重,只是幾塊破片嵌了進去。”
????“那就好,不然他真得坐一輩子坐輪椅。”
????手術進行的很順利,左腿確實沒什么大礙,取出幾塊破片后縫合完傷口,還在昏迷中的傷員被推出了手術室,推進了不遠處的病房里。
????這是個四人間的病房,幾個壯實的醫護人員小心的將傷員安置在一張空著的病床上,跟過來的醫生看著旁邊病床上正拿著一本書看得入迷的患者,隨口問道。“怎么樣,中尉先生,還疼么?”
????那名中尉放下手里的書,一臉的苦笑。“當然疼了,疼的我晚上都睡不著覺。您給我開的止疼藥效果甚微,要不您給我開點嗎啡吧,那東西效果挺強。”
????醫生搖了搖頭,無比嚴肅道。“中尉先生,我告訴過你嗎啡是有癮性的。”
????嗎啡這東西,是德國化學家在1806年從鴉片中提取出來的,開始代替鴉片成為作用更好的止痛藥,并很快便被投入戰場,以其強力鎮痛寧神作用,促進傷員返回前線。
????嗎啡在二戰中被各國軍醫作為鎮痛劑大量使用。美國則更激進一些,醫療兵能直接在前線為傷兵有效注射控制量的嗎啡。在戰場上,士兵們只要沒有當場陣亡,不管是受到多重的傷,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一針嗎啡下去就能吊命,隨后只能看戰地醫院還能不能把這名受傷的士兵救不救的回來了。可以說是嗎啡為受傷的前線大兵們帶來了福音。
????但不論如何,它的本質還是毒品,雖然說適量應該沒問題,但就怕出現有的人承受不住上癮,因為確實出現過很多傷愈后因為嗎啡成癮而再難歸隊的士兵,雖然命就回來了,但人可能就廢了。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出現,科學家們研究出嗎啡的最佳劑量是一次5mg劑量最佳,極限注射劑量為60mg;因此德軍更是明文要求士兵要嚴格按照規定劑量使用。
????“中尉先生,你也不想從受人敬仰的戰斗英雄淪落為可恥的癮君子吧?”
????中尉訕訕的笑了笑。“當然不想,那我只能硬扛著了。”
????這時護士推著醫藥車走了進來,醫生給傷員掛上了靜脈輸液,并添加了一支盤尼西林。
????盤尼西林,這絕對是好東西。要知道在它被發現之前,人們針對細菌感染束手無策,被細菌感染的病人隨時面臨著死亡。在二戰之前很多戰士并不是被槍彈當場打死,而是死于搶救后細菌感染。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即使皮肉傷,也很有可能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