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枚枚導彈落在華盛頓市區,炸出一朵朵絢麗的火球之時,德國某處導彈實驗基地。
????“轟!”
????伴隨著一聲巨響,一座巨型“泳池”內激起沖天的水柱,遠處觀察哨內的一眾科研人員一臉無奈的搖搖頭。“又失敗了。”
????這里的研究項目是潛射導彈。原時空美蘇兩國發展潛射導彈時選擇從陸上戰術彈道導彈的成熟設計開始,因此兩國對潛射彈道導彈的嘗試都是以陸上彈道導彈上艦的方法,使用水面上發射的方式。也就是發射時潛艇需要上浮到水面,再把完成加注工序后的導彈升起后點火發射。整個發射中潛艇是暴露在水面外。這種方式在實戰中毫無隱蔽性可言,因此雅尼克直接跳過了這一步,要研發能在水下發射的潛射導彈。
????只是潛射導彈是所有導彈里技術難度最大的,沒有之一;大到什么地步?后世擁有潛艇和導彈技術的國家并不少,擁有潛射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只有五常五個國家(擁有核武的國家多達九個)。
????而且它的難度是多方面,多層次的。
????第一個困難便是導彈的載體,潛艇。
????潛艇肯定不能是普通潛艇,受限于體積和動力等多方面因素,想要實現導彈潛射就必須擁有強動力、遠航程和載彈體積大等多種基礎要求,符合這些基礎要求的也只有核潛艇。作為國之重器,核潛艇擁有國只有五常,可想而知僅這一點就把大部分國家難住了。另一方面,普通核潛艇只是滿足導彈潛射基本要求,想要在水下完成導彈發射必須將普通核潛艇進行改進,像增加載彈量、消除龜背和減少噪音等。這在普通核潛艇難度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定難度。
????如果僥幸擁有了具備導彈潛射能力的核潛艇,那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導彈。
????導彈自然也不能是普通的路基導彈,要讓導彈從水里發射,并進入空氣,在兩種不同的介質中都要穩定地工作。這一個步驟時間最短,尤其是突破水面的剎那,是以秒來計算的,但卻是潛射導彈成敗的關鍵。
????因為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在水中和空氣中飛行,物體受力完全不一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子彈可以在空氣中穩定飛行很遠距離,但是子彈入水,會瞬間失去穩定性,只能前進很短距離。而水下槍械使用的箭形彈在水下彈道平直,一旦在岸上使用,它卻會亂飛。所以潛射導彈必須滿足在水中和空氣中都適用。
????如果恰巧擁有了具備導彈潛射能力的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那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方式就是重中之重。后世潛射導彈按照點火階段不同,大致分為三種方式。
????第一種,導彈直接在發射筒內點火;第二種,導彈沖出發射筒后,離開潛艇一段距離在水下點火;第三種,導彈被彈射出水面,在空中點火。
????而這三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后世的蘇聯/俄羅斯采用了第一種辦法。發射前首先要從專用的貯水容器中在發射筒中灌注淡水,筒內與外界壓強相近時打開發射筒蓋,然后導彈液體發動機筒內點火,利用導彈的自身推力出筒,在筒尾部會形成一個高壓氣腔來緩沖發射時產生的氣體沖擊力。
????使用這樣的“濕”發射有助于解決液體火箭發動機固有的啟動中需要進行一定時間預冷作業的問題,有助于緩解減少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點火時間相較固體火箭發動機較長的缺點。
????缺點是使用液體導彈加上用“熱”發射,需要比固體導彈+水面發射的方式需要更多的懸掛和減震設備。還要防備液體導彈液體燃料泄露的可能,因此還需要加裝自動淋噴系統。這些裝置使得發射筒比固體導彈發射筒結構要復雜。當然,對應于導彈本身的密封設計自然也少不了。
????第二種在水中點火的方式,則對發射筒要求不高,而且是帶動力出水,整體較為可控,并且受風浪影響較小,但是對導彈本身要求較高,因為在水下發射環境比較惡劣。后世的法國的M51潛射導彈就采用的這種發射方式,它的可靠性一直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