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為阿拉斯加的防御工作頭疼不已的時候,陸航司令部的一個高級參謀匆匆走了進來,他的神色有些慌張,甚至有些語無倫次。“副總統先生,諸位將軍,剛剛我們在天上發現了一件……非常……奇怪的東西……”
????“奇怪的東西?”阿諾德不禁疑惑道。“什么奇怪的東西,是德國人的機群嗎?還是德國人又研制出了什么新型轟炸機?”德國人現役的ME-264D型高空轟炸機和B-36超級轟炸機在各方面完全碾壓己方,難不成他們又造出了什么更加可怕的轟炸機?飛行高度達20000米?還是飛行速度超過800公里每小時?
????“不是德國人的機群,而是……”高級參謀搖搖頭,神情相當古怪。“準確來說那東西是在大氣層之外,在太空中。”
????“什么?!”眾人不由一愣,太空中?“到底是什么東西?隕石么?”可隕石有什么奇怪的?大家都知道隕石就是來自于宇宙空間的小行星、彗星或者石頭,他們又不是沒見過。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巴林佳,就有一個直徑為1280米,深180米的巨坑。經學者們考證,這是個“隕石坑”,是距今2.7萬年前,一個重達2.2萬多噸的隕石以5.8萬千米時速的速度墜落地球時沖撞而成的。而且如果真是隕石,他們說這番話功夫已經墜落到地面,或者干脆在大氣層中燒毀了,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高級參謀再次搖頭,解釋道。“不是隕石,我們也說不好,好像是某種人工制品,是有人把那東西送上去的。”簡直太不可思議,要不是他通過天文望遠鏡親眼所見,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什么?!”這下真是驚呆眾人,雖然他們不是專業的物理學家,可最基礎的知識還是掌握的。要將飛行器發射到太空,必須借助巨大的推力產生足夠快的飛行速度,才能沖破空氣阻力和克服地球引力,在太空翱翔。根據對航天器的不同運行要求,同常將航天器的運行速度分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環繞速度,當物體在地球表面以7.9千米/秒的速度水平飛行時,其在引力作用下的下落速率與地球曲率一致,該物體將沿圓周軌道運動而不會落到地面上。
????目前他們最快的戰斗機速度為650公里每小時,也就是約181米/秒;竟然有人造出了速度高達7.9公里/秒的飛行器?這也太可怕了!
????“難道是德國人?!”他們很自然的就想到是德國人。“該死,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
????就在華盛頓的高層為太空中的東西議論紛紛之時,另一邊的阿爾及利亞航天發射基地里,雅尼克站在觀察臺上,看著遠處發射塔旁邊的巨型火箭。
????這枚火箭并不是之前發射的那些“一級半”火箭,而是一枚全新的三級火箭。
????他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不禁想起夏明朝時期的“火龍出水”,那可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級火箭。
????據明代軍事著作《武備志》記載火龍出水的構造,是取一段五尺長的竹筒,里面打通磨光。在竹筒的一頭安裝木制的龍頭,另一頭安裝木制的龍尾,竹筒即為龍身。
????龍頭的口部向上,龍腹內裝有幾支火箭,將火箭的藥線總連在一起,由龍頭下部的孔中引出。同時,在龍身外的前部和后部,分別斜裝著兩支火箭筒,把它們的藥線也總連在一起。再把龍腹內火箭的總藥線,連在龍身外的火箭筒底部。這樣,點燃龍身外前部的兩個火箭筒,龍身就按一定弧線在空中飛行。當前部兩個火箭筒(第一級)燃燒完時,就引起后部兩個火箭筒(第二級)繼續燃燒。火箭筒里,的火藥燃燒完以后,便引著龍腹內,使其飛射出去殺傷敵人。
????火龍出水的制作方法,完全符合現代多級火箭的構造原理。它的發明鄉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卓越的創造能力。可惜,封建社會的局限性決定了這一發明不可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直到1921年,蘇聯航空和航天科學家、研究火箭和宇宙空間的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多級火箭的設想,為宇宙航行提供了理論基礎。
????從理論上來看,多級火箭級數越多運載的效率越高,但是隨著多級火箭的級數增加其技術復雜性極大地增加,分離過于頻繁會增加連接機構、控制機構的重量和飛船的故障率,回收難度也相應增大,從而導致成本上升,一般來說多級火箭多采用三級的設定。
????除了運輸成本上的問題,火箭采用多級設置還因為火箭在大氣層內飛行與在太空中飛行所需的發動機特性是不一樣的(下面級負責起飛,強調大推力;上面級負責加速,強調高比沖),以人類目前掌握的火箭技術,很難以單一的發動機滿足兩類不同的需求(后世只有一家航天公司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