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
????這天阿根廷外交部長召見美國大使。
????“史蒂芬閣下,我現在正式通知您,我國已經決定驅逐我國境內所有,包括史蒂芬閣下在內的美國人。”
????“什么?!”史蒂芬大使大吃一驚。驅逐大使可不是兒戲。驅逐大使在外交領域就是斷交的前奏,而斷交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和這個國家完全處于敵對或戰爭狀態。“貴國是要對我國宣戰?”這些家伙瘋了吧?阿根廷向來跟美國唱反調,難道看到美國跟德國宣戰后頻頻吃癟,這些家伙的膽子也大起來了?也敢來挑釁美國?!
????阿根廷外交部長卻是不緊不慢道。“也許將來有這個可能,因為德國人要來了。”
????“德國人?!”史蒂芬大使臉色瞬間變得很難看!這意思是阿根廷已經跟德國人走到一起了?!
????似乎是看透了史蒂芬大使心中猜想,阿根廷外交部長微微一笑。“史蒂芬閣下也不用太驚訝。是貴國先破壞了‘門羅主義’,也就怨不得德國人插手南美洲不是么?”
????很早之前拉丁美洲紛紛獨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范圍。1822~1823年,當歐洲“神圣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咨文,宣稱:“今后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干預美洲的事務。這項咨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宣言”。它包含的原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主義”。門羅主義的含義主要有三個:(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分擴張;(2)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條;(3)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
????門羅宣言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個基本原則。門羅宣言宣傳了反對歐洲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在客觀上支持了拉丁美洲各國獨立,阻止了英國、法國、俄國列強在美洲擴張政治、經濟勢力和建立新殖民地的野心,具有一定進步意義。
????但是門羅宣言打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幌子,實際上是美國企圖建立它在美洲地區統治并且與歐洲列強爭霸的宣言。隨著美國歷史的發展,曾經起過進步作用的門羅宣言成為美國在美洲進行侵略擴張的工具。美國在門羅主義的旗號下,在美洲進行瘋狂的領土擴張。19世紀30年代—40年代,美國從墨西哥奪取了得克薩斯;1842—1844年,美國把英國排擠出俄勒岡;1846—1848年,美國波爾克總統發動侵略墨西哥的戰爭,掠奪了墨西哥全部領土的一半以上。
????1819—1853年,美國在北美大陸通過掠奪、兼并、廉價購買等方式,擴大領土達到130萬平方英里,大約為1819年以前美國國土總面積的80%,包括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猶他、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6個洲的大片土地。到19世紀中葉前,美國領土已經由沿著大西洋13洲的狹長地帶,一直擴展到太平洋沿岸。
????“貴國口口聲聲的說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干涉歐洲事物;加上貴國在南美洲的所作所為,著實令人作嘔;我們與德國之間的合作就自然而然的達成了。我們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如果不想成為德國人的俘虜,那諸位請盡早離開阿根廷。”
????也不知道是氣的還是怒的,史蒂芬大使渾身直哆嗦。“你們會后悔的!”狠狠的丟下這句話后便怒氣沖沖的離開了。
????回到大使館,史蒂芬大使立刻將這個情況發給國內,隨后吩咐秘書將所有的文件統統焚毀。
????“什么?德國人要在阿根廷登陸?!”接到消息的威爾基總統大吃一驚,不過想想最近令他們吃驚的事也不少,只得立刻召開高層會議,商量對策。
????可惜,眾人商量了半天也沒商量出什么對策來。
????只有一個好消息,就是阿根廷離美國很遠,就算德國人在阿根廷登陸了,跨過整個南美洲,才能打到美國。
????除此之外剩余的都是壞消息。比如正因為阿根廷離美國很遠,美國也不可能及時派兵阻擋德國人的登陸;而且一旦德國人在阿根廷建立基地,那合恩角的航線也會落入德國人手里,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線徹底被切斷。要是早知德國人會侵入南美洲,那他們還支援什么蘇聯,直接在美洲大陸跟德國人死磕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