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袁崇煥不打算介入皇太極針對林丹汗的軍事行動,不過袁崇煥也沒閑著,他趁著滿清把矛頭對向蒙古的當口加強了寧遠、錦州一線的防御,用的還是當年孫承宗的那一套,修筑堅城加強防務。
????此外,袁崇煥還拿出了當初自己對天啟皇帝的建議,就是在遼東進行屯田,實施以屯養戰的方針。
????袁崇煥雖然一直沒能回答天啟皇帝當初對他提出的反問,也無法確保屯田產生的后果,可袁崇煥依舊這么做了,說他是太過自信也罷,說他小看滿清也罷,反正他現在已經是遼東經略了,遼東的軍政大權都在他的手里。
????再加上天啟皇帝自生病以來,這身體時好時壞,朝中諸事基本都是魏忠賢一手處置,對于袁崇煥的意見,魏忠賢覺得可以一試,自此袁崇煥就在遼東調集數萬遼民,搞起了轟轟烈烈的屯田之策。
????馬上進入冬季,這些年冬天來的越來越早,北方的天氣也越來越寒冷。按理說,冬天是不適合出兵的,可皇太極卻反道而行,在天啟六年冬準備妥當的皇太極親自率領八旗精銳出征察哈爾。
????出征的時候,皇太極還把兩個弟弟多爾袞和多鐸給帶上了,帶上他們的緣故自然是擔心自己出征時這兩兄弟留在沈陽會有隱患。
????借著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毫不遲疑地逼迫大妃殉葬,免除了自己繼位后的權利爭奪,此外也杜絕了阿濟格三兄弟在滿清內部的權利過大從而對自己產生的威脅。
????這一次出征對剛剛從后金轉變成滿清,又自稱皇帝的皇太極來說異常重要,一旦從蒙古那邊打敗林丹汗,那么大明對滿清的封鎖就不再起作用。而且收服蒙古各部,也能讓滿清實力大增,更重要的是還能從蒙古人那邊獲得大量的物資、兵員,從而做到后續和大明交戰的準備。
????帶上多爾袞兄弟就是避免自己出征后出現意外,至于阿濟格這人早在皇太極的掌控中,而且他們三兄弟關系極好,只要多爾袞兄弟在自己手里,阿濟格也翻不出浪花來。
????年末,在所有人都以為皇太極會在明年開春才出兵的時候,皇太極突然就出兵了。
????這一次皇太極的目標是林丹汗的察哈爾本部,但他沒有直接攻擊林丹汗的主力,而是盯上了察哈爾所屬的多羅特部。八旗精兵行動迅猛,從內喀爾喀直接西進,冒著風雪急行數百里,其主力突然就出現了敖木倫區域。
????毫無準備的多羅特部等滿清八旗抵達后才發現情況不妙,倉促之間集合部眾應敵,但在裝備更為精良,戰斗力更強,而且是以有備打無備的滿清八旗鐵騎下,還沒來得及組織起來的多羅特部幾乎是一觸及潰。
????多羅特部兩萬多部眾被皇太極的八旗精銳打得落花流水,死傷萬人,被俘一萬兩千余人,這場戰役從發動到結束僅僅只有幾日,一戰之下多羅特部被皇太極直接被打殘,引起蒙古各部震動。
????此戰被稱為敖木倫大捷,戰后皇太極因為多爾袞兄弟的戰功,多爾袞被賜號墨爾根戴青,多鐸賜號額爾克楚虎爾。
????這兩個賜號分別的意思是“聰明的將軍”和“勇敢的將軍”,皇太極還宣布以后對多爾袞兄弟必須要用這兩個賜號來進行稱呼,以表示對他們兄弟的看重和恩賜。
????外人看起來皇太極和多爾袞兄弟似乎兄友弟恭,關系好的不行。可實際上皇太極給與多爾袞兩兄弟賜號根本就是糊弄人呢。什么聰明的將軍和勇敢的將軍,還宣布所有人必須這么稱呼多爾袞兄弟,無非就是給他們兄弟灌迷魂湯。
????敖木倫大捷中,多爾袞兄弟身先士卒立下大功,按理說以他們兄弟的身份怎么著都要給點實際的賞賜吧。就算不給實封的貝勒之職,怎么著也得把多爾袞之前的和碩額真給還給他吧?
????可偏偏實際的職務一個都沒給,就連阿濟格三兄弟原本執掌的兩黃旗都被皇太極繼位后給“換”走了。現在兩黃旗變成了兩白旗,手中的牛錄大不如從前,眼下立了大功,半點實惠的都沒卻只給了所謂的賜號。